以安全运营、 科学管理和差异化服务为基础,致力于成为国内先进的区域性枢纽机场、现代化空港集团

两会聚焦 | 民航挂上了全面复苏的档位

发布时间:2023-03-10 09:19:49 阅读数:1167

“随着疫情结束以后,旅客出行需求恢复,航空业依然会繁荣发展。”

“疫情的影响减弱,境内外旅游业和其他出行活动将加快复苏,民航会很快'飞起来'。”

“我们有信心,今年一定能扭亏为盈!”

 

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春天来了,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两会时间。春运的开门红,如同一支报春花,开在了每一位民航人的心窝里。天地处处春,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来自民航业的代表委员从全国各地带来了行业安全平稳复苏的好消息,也纷纷表达出对于民航再度腾飞的强烈信心。

 

快速恢复的航班

今年春运期间,民航运输旅客5523万人次,日均客运量138万人次,较去年春运期间增长39%,恢复至疫情前(2019年)的76%。平均客座率为74%,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在经历了3年低位运行后,行业驶入了安全有序复苏的航道。

从经营情况来看,航空公司在1月份实现盈利31.6亿元。“政策利好叠加春运出行需求集中释放,客流量快速恢复,这也极大提振了我们对民航市场复苏回暖的信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来自各航空公司的代表委员们拿出了一份份振奋人心的复苏成绩单:

1月18日至2月5日,与2022年同期相比,国航国内航线客座率提升了12个百分点,运输旅客人数提升了89%,国际航班客座率提升27个百分点,运输旅客人数提升超7倍。机队日利用率同比提升0.43小时/架日,环比去年12月提升2.8小时/架日。

1月7日至2月15日,东航累计执行客运航班9.25万班,同比增幅约17.3%,已恢复至2019年水平的八成以上;累计运送旅客1086.5万人次,同比增幅41.2%,恢复至2019年水平的七成。

2月,厦航总体运力和旅客量分别恢复到2019年的79%和77%,其中境内运力和旅客量分别为2019年的96%和83%,境外运力和旅客量分别为2019年的38%和39%。

“今年春运,春秋航空一天已经有380多个航班,恢复到了2019年同期的88%,票价也超过了2019年同期,客座率达到将近90%的水平,复苏迹象非常显著。”全国政协委员、春秋航空董事长王煜告诉记者。

全国政协委员、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金表示:“目前,吉祥航空客座率保持在80%以上,很多航线有爆满的趋势。”

面对越来越多的航班、越织越密的航线,各单位始终绷紧安全弦,坚决把“两个绝对安全”落到实处。

在航班恢复期间,厦航每月组织相关业务部门从人、机、环、管等方面全面开展风险评估,动态评估专业队伍人力资源、飞机适航状态和工况、持续适航维护保障能力、各航点运行保障能力等关键环节,目前共组织3次评估,识别87条危险源,制定241项控制措施。针对新开和恢复的国际远程客运航班,从运行区域、运行机场、特殊运行、地面保障、机组资源等方面辨识风险,今年已累计完成9条国际航线风险评估,确保运行安全平稳可控。

为了保证机组的熟练度,春秋航空通过模拟机训练,起落数量限制等措施,规定机组必须保证足够的操纵起落数量,避免技能生疏。还安排了包括远程视频监察、不定期现场检查、视频联线提问、分公司基地的安全管理人员检查等形式,对机组的准备、机坪工作等开展检查,确保工作到位,安全措施落地。

2月6日起,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出境团队旅游和“机票+酒店”业务试点恢复,同期恢复的还有内地与香港、澳门之间的团队旅游和“机票+酒店”业务,出境游不断升温,国际航线成为各航空公司下一阶段加快复苏的发力点。

国航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国航将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服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围绕“六廊六路、多国多港”总体布局,优化完善“一带一路”相关航线网络,推进北京世界级航空枢纽建设。

“作为西藏自治区的的航空运输企业,西藏航空需要在自治区对外经贸往来、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等方面提供藏航力量。公司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国际客运航班恢复工作,全面梳理了航班恢复运营所需各项训练、评估、协议签署、航权申请及对外协调工作,按照公司整体部署,拟于7月初恢复国际航班运营。”全国政协委员,西藏航空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魏博平表示。

吉祥航空将国际航线作为公司经营复苏的重要抓手,在近期较为火热的东南亚方向,吉祥航空执行上海、南京始发至泰国曼谷、普吉、清迈三大目的地共计每周近30个班次,执行飞往新加坡航班每周3个班次。王均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际航线未来将占吉祥航空20%左右的业务份额。

 

繁忙有序的机场

快速恢复的航班成为全行业加快运转的引擎,在它的带动下,各地机场也挂上了全面复苏的档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来自机场的代表委员用数据说话,展示着喜人的增长态势。

广州白云机场2月地区航线旅客吞吐量增长2318.6%,国际航线旅客吞吐量增长535.2%,旅客吞吐量恢复至2019年2月的八成,货邮吞吐量较2019年2月实现了36.27%的增长。

1月~2月,云南机场集团完成运输起降7.8万架次,旅客吞吐量978.3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7万吨。集团旗下西双版纳机场、大理机场、芒市机场主要生产指标均已超过2019年水平;沧源机场、临沧机场货邮吞吐量超2019年同期1500%以上。

2月,山西航产集团所辖各机场运送旅客122万人次,与2022年同期相比增长11.2%,恢复至2019年的70%;完成运输起降1.2万架次,与2022年同期相比增长5.0%,恢复至2019年的85%;货邮吞吐量与2022年同期相比增长9.0%,恢复至2019年的127.6%。

“复苏阶段,集团注重把握恢复节奏,确保安全保障能力与生产运行动态匹配,正确处理安全与复苏的关系。”全国人大代表,山西航空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太原国际机场有限责任公司候机楼管理部党总支委员、副经理兼设备维修室主管马通贵告诉记者。

为守住安全生命线,山西航产集团所辖各机场紧紧围绕“抓基层、抓落实、抓标准”,抓好工作落实:有针对性开展各岗位业务技能培训,创新培训模式,运用线上加线下的培训方式,并针对重点岗位进行实操技能考核,确保岗位人员技能状态恢复到位;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深化应用风险管理手段识别运行范围内的危险源和风险,强化应急演练工作,确保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依照预案高效处置;按照区域划分,结合航班复苏特点,机场运行设施设备开展网格化管理,在开展专项安全大检查,梳理生产保障使用物资、设施设备的备品备件,确保航班增长的情况下能够及时补充,储备充足。

云南机场集团从人机环管方面组织各机场开展快速恢复期的安全服务运行保障能力评估。针对航班快速恢复期的风险,集团安委办在安委会上多次进行风险提示,安委会办公室向各单位下发安全提示。集团所辖昆明、芒市、丽江、西双版纳机场恢复国际航班前,开展了包括设施设备检查维护、人员培训、运行保障协议梳理、对接当地口岸办协调相关事宜等在内的一系列工作。

2023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部署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力争2023年固定投资保持在千亿水平的目标。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吴仁彪认为,近年来包括北京大兴机场、民航“三中心工程”、京广空中大通道在内的重大民航基础设施的建成投运,为民航在后疫情时代快速恢复和发展的坚实基础。

与航站楼的热闹氛围相呼应,各地机场的建设工地上,建设者们也开足了马力,全力抢回被疫情耽误的工期。记者从广东机场集团了解到,总投资达537.7亿元的广州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东四、西四指廊今年将建成投产,T3航站楼主体结构、钢结构、幕墙将在年内开工,主体结构年内将完成80%。

 

朝气蓬勃的校园

随着航班量和客流量的上升,民航各单位开启了新一轮的大规模招聘计划,以扩充员工队伍,积极为下一步航班量的增加做准备。

这一轮招聘季,东航计划招聘2000名乘务员;厦航预计在春招中招聘1000多名新员工,岗位涉及乘务员、飞机维修、信息技术、管培生等,招聘规模相比前两年有较为明显的扩大;春秋航空在上海举办了大型招聘会,推出了客舱乘务员、安全员、见习维修工程师、地勤商务、算法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等 6 大岗位,吸引了超过近千人参加……

在新一届的全国人大代表中,有两位来自民航高校,分别是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吴仁彪和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总飞行师刘传健,他们都感受到行业复苏的暖风也吹进了校园,学校里处处充满勃勃生机。

伴随着行业复苏,中国民航大学和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都开启了更加紧密的校企合作,安排学生们更多地到企业实习,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学生就业竞争力;发动全校力量积极联络走访民航相关企业,让学生更加了解民航业最新发展和趋势,激发创新创业热情;邀请民航企业专业人士进行讲座、研讨会等学术活动,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实际问题和挑战,增强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

就业方面,中国民航大学 2022 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88.36 %。新学期开学,学校也正在积极组织开展“百企进校园”专场招聘活动,已经有国航AMECO、东航技术、春秋航空、吉祥航空、中电科等25家用人单位入校开展招聘活动,招聘岗位集中在机务、航务、民航运输、乘务、安保等民航特有专业,后期还将有30余家民航相关单位和部分研发制造单位陆续入校开展招聘活动。行业复苏推动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实现2022届毕业生就业率达88.22%,学院完善就业联动机制,深化“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改革,重点布局地区产业、民航业需求强、就业前景广、人才缺口大的学科专业,成功引入上百家企事业单位到校开展专场招聘,开辟学生就业新渠道。

为了更好地促进行业复苏,为民航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与人才支撑,民航院校积极行动。中国民航大学党委坚持创新驱动,逐步奠定战略科研总布局,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在民航航空器适航审定技术等民航重点实验室和天津市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中,积极就行业“卡脖子”问题开展联合攻关,为C919大型客机适航取证提供重要技术支持;超前探索与夯实基础双管齐下,开展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城市空中交通(UAM)、翼身融合民用飞机安全性和适航技术研究,成立民航智慧机场理论与系统实验室,加快理论知识和技术成果输出,帮助行业从业人员提升安全管理和专业技术能力。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一方面抓训练,通过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强化飞行教师能力提升、严抓大纲符合度管理,加强飞行队伍作风建设,建立“大数据+飞行训练”模式,全面提升飞行训练质量,通过巩固“分院+基地”模式、助力四川省低空空域改革等工作拓展训练资源;另一方面抓科技创新,凝练基础研究前沿科学问题及产学研协同发展重大方向,与中国商飞共建国产商用飞机运行数据联合研究中心,持续开展民航数字化建设系列研究,打造满足行业需求的基于胜任能力的培训与评估(CBTA)培训体系。

 “我们目光之所及是星辰大海,但我们走过的每一步路都是脚踏实地。”以这个春天为新的起点,民航人将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实干拼出民航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中国民航报 记者刘韶滨)